日前,公司组织集中观看了《大国工匠》系列节目。节目以纪录片的形式,对根植于我国劳动者中的“工匠精神”,给予了忠实记录和颂扬。在现实生活中,有这样一群劳动者,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下海经商或是求学名校,而是在工作中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。他们靠着传承和钻研,凭着专注和坚守,以工匠的名义,成为了国宝级的顶级技工,亦成为了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。
《大国工匠》以热爱职业、敬业奉献为主题,讲述了八位“手艺人”的故事。他们中,有在中国航天事业中,给火箭的“心脏”焊接的**一人高凤林,有载人潜水机上被称作“两丝”钳工的顾秋亮,有高铁研磨师宁允展,有港珠澳大桥深海钳工管延安,有“捧起”大飞机的钳工胡双钱,有錾刻人生、为APEC会议制作礼物的孟剑锋,还有捞纸大师周东红。他们的文化背景不同、年龄有别,但他们都拥有共同的闪光点:热爱工作,敬业奉献。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,凭的是传承和钻研的激情,靠的是专注与磨砺的坚持。
俗话说,“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”,这些大国工匠给我们的财富,就是要深植“劳动光荣、技能宝贵、创造伟大”的朴素观念。他们继承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工匠精神、精湛手艺,让“中国制造”、“中国创造”释放出了更为夺目的光彩。
在这个五光十色、物欲横流的当下,对这些成功的工匠们也少不了几倍工资、几套房子、几多升迁的诱惑。但是,他们都没有为之所动,因为他们难能可贵的不仅在于技艺精湛,更在于有一颗热爱祖国之心和对所从事的事业的忠贞不渝。在这些大国工匠们的身上,有一种令人高山仰止、极富职业操守的“工匠精神”。高凤林的一句话,或许恰好地表达了大国工匠们的心声:“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,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,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。”
大国工匠,匠心筑梦——每个从事工程机械制造的人,都应该是一名工匠,也都身负着一份责任,都应该以“大国工匠”的精神尺度和对工作的热情忠贞,尽职尽责,以赢得社会的广泛尊重和价值认可!